第187章 人事布局_红楼:我是贾琏
笔趣阁 > 红楼:我是贾琏 > 第187章 人事布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87章 人事布局

  最近的生活有点安逸,每天上班下班,没人找事,这让招事体质的贾琏很不习惯。

  “唉,这个世界的人太懂礼貌了。”靠着椅子,很没形象的看着没有天花板的屋顶,贾琏自言自语。边上算盘珠子打的冒烟的户部官员们,无不心怀怨念的看过来,却没人说话。

  惹不起,实在是惹不起。

  观政说起来就是实习生,比如林平那样的,直接丢工地上风水日晒。不好好干的话,领导还要找你麻烦,你想不想要好的评语鉴定了?

  MD实习生就不是人么?拿来养蛊是吧?

  有的人生下来就是特权阶-级,比如说贾琏就是。

  以前贾琏也挺烦这种人的,整天屁事不干还拿捏架子。

  现在自己成了特权,真香!

  好在贾琏是有真本事的,读书人出身的官员们,只能收起桀骜不驯的一面,也不提什么风骨了。就盼着平平安安的把这趟活干完,免得贾琏这个狗东西突然发疯搞事。

  怕,是真的怕了。就贾琏在工部的经历,已经被人编成段子,广泛流传。

  穿着草鞋,身披蓑衣,脚踩泥泞的林平,顶着风雨,深一脚浅一脚的来到棚子里,主持修河的潘大人,手里端着一碗姜汤,对着火堆烤干衣服。

  潘大人的打扮与林平差不多,区别在于官服,此刻的潘大人看一眼进来的林平道:“给林大人打一碗姜汤。”

  接过姜汤的林平一点都不客气,搬过一把矮凳子,一小口一小口的喝着。热气腾腾的姜汤下了肚子,整个人都暖和了。放下碗的林平抱怨:“这鬼天气,连着下了三天了也不停。”

  潘大人对林平很满意,虽然是观政的官员,但眼睛里有活,来到工地至今,沿河走了上百里地,根本不在意什么官不官的,那是真的干活。

  “这算什么?你要是冬天那会来才知道什么叫苦和难。”潘大人的脾气很好,对于欣赏的后生也不吝善意。

  林平看着火堆道:“下官自幼丧父,是母亲一手拉扯大的。小时候母亲不让我干活,只需安心读书。有一回家里没柴火,我背着母亲跟着别的孩子一道去打柴,那是一个秋天,回来的时候下雨了,别的孩子背着柴火跑的飞快,我笨手笨脚的才砍了别人的一小半,肩膀都磨破了,也没能跟上别人的脚步。那天的雨真细啊,钻进脖子里,骨头都凉透了。”

  潘大人听到这里,起身拍了拍林平的肩膀,苦难不值得称颂,但却不能忘记。

  “林大人在朝中人脉不错啊,还在观政呢,实缺就补上了。”潘大人转移话题,试图调侃一番改变气氛。林平听了一愣道:“是么?按说不应该啊,观政期没过呢。”

  潘大人示意身边的人拿来公文递过去:“吏部的公文,我看过了,户部有空缺让你去补。”

  林平惊讶的看完公文后,忍不住笑道:“应该是贾兄的手笔,换别人在户部没这能力。”

  潘大人惊讶的问:“状元?”林平点点头:“是啊,当年同窗时,总觉得他看着随和,实际上跟谁都隔着一层。接触深了才知道,其实他比谁都在乎情义。因为在乎,所以才谨慎,不敢轻易的付出。他朋友不多,我运气不错,机缘巧合才互为好友。”

  “我倒是听说他一些事情,又是国舅又是勋贵,为人极为跋扈。他能和你做朋友,可见外间所言不虚。”潘大人一副传言不可信的样子。林平纠结了一番才道:“贾兄为人,素来不惹事,但惹到他了,不脱一层皮很难脱身。说他跋扈,想必因此而来。”

  结合过去掌握的信息,潘大人脑海里有画面了,忍不住哈哈大笑。

  为官十五载,年近知天命的潘大人,什么人没见过呢?是個科举出身的官员,哪个不是天之骄子,在乡间眼高于顶者比比皆是。赶上年轻一点的,忽略别人的感受,以自我为中心。这一类人吧,觉得天下大可得,没有为官之前,总喜欢指点江山,需得在宦海之中淹的半死不活,喝了一肚子水,才知道世恶道险。

  这世界真要是非黑即白,光明正大的就好了。朝廷里多少官员,倒在阴招之下。

  像贾琏这样的出身,为官几年的人,再怎么看不上,也不会主动招惹的。

  勋贵子弟不跋扈,那不白投胎了么?

  “唉,雨停了,太阳出来了,收拾收拾,别在工地上呆着了,尽快回京上任。如今这京官的位子,那可是太难得了。”潘大人赶紧催促林平离开,这地方不是啥好地方。

  林平没有着急走,而是正色的行礼道:“今年的汛期看来平安度过了,潘大人治河五年,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。请恕林平无状,观政总结中,怕是要僭越一番,提几句潘大人名讳。”

  潘大人对此并不在意,不喜不悲的摆摆手:“我这人就这点本事了,天生的劳累命。”

  央行的半年审计顺利结束,没有大的疏漏,盈利的主力居然是铸币。

  皇帝没有操之过急,对于国家而言是好事。

  婚期临近的贾琏也没着急,只是最近平儿来的比较频繁,每次都会不轻不重的提醒一下桂香。这让贾琏多少有点担心王熙凤的性格,不会一点教育成果都没有吧?

  嗯,俏平儿,也是个厉害的人物。

  这日贾琏不得不把平儿叫进书房,单独说几句话。

  没人的时候,贾琏直接走背后给平儿搂住,嘴贴在耳边说话。

  遭到突然袭击的平儿,瞬间没了伶牙俐齿,整个人呆滞了,浑身发烫。

  贾琏的声音如同恶魔在耳边低语:“桂香是我最贴心的人,今后你与风儿嫁过来,也是一样的。都是通房,何苦互相为难呢?”

  平儿结结巴巴的回应:“抱便抱,为何胡乱伸手。”

  贾琏恬不知耻的继续道:“隔着衣服呢。”

  平儿已经瘫软了,要不是贾琏手上扶着,根本站不住。口中还在喃喃自语:“叫小姐知道,一准没好果子吃。”说是这么说,却半点的都不挣扎。

  两人单独呆了半个时辰,贾琏过足了手瘾,这才放过平儿。

  找回自我的平儿急的连连跺脚道:“爷不是好人。”

  贾琏笑嘻嘻的又要上前时,平儿灵巧的一闪身,躲开禄山爪,眼波流转,饱含春水,语带娇嗔:“将来小姐发作,别指望我帮忙说话。”

  “呵呵,回头当着你家小姐的面,爷对你做点更过分的,看她能奈我何?”

  学习过闺中秘籍的平儿听懂了,顿时再次红了脸儿,掉头就走,很不甘心的路下一句:“回去一准告状!”

  贾琏目送平儿袅娜远去,忍不住泛起微笑,学着贾琏的台词道:“小浪蹄子,拿捏!”

  平儿是原著中贾琏最喜欢的角色之一,还有一个是宝钗。黛玉只能排第三。

  怎么讲呢?一个人一个口味吧。

  原著中的黛玉,在贾琏看来,经不起折腾,还是先把身体养好吧。

  人是不经念叨的,刚想到黛玉,小姑娘就来了,身后两个丫鬟跟着。雪雁是个糊涂蛋,紫鹃真不错。丫鬟里头论人品,紫鹃绝对是顶尖的。

  “天热,怎么还乱跑?当心中暑呢。”贾琏习惯性伸手撸过去,黛玉听了眯着眼睛,很开心的样子。额头上一层细细的汗,贾琏拿出手帕给擦了擦,忍不住想到了纸巾。这一行要是能做起来,只做有钱人的生意,也能挣出一场大富贵吧?

  感觉到贾琏走神,小姑娘不乐意了,夺下手帕自己擦了擦,想还回来又收起道:“待我洗好了再还给琏哥哥。”

  贾琏看看身后没尾巴,忍不住逗趣:“伱的小跟班呢?”

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,本就腹黑的黛玉,跟贾琏沾染了不少奇怪的语言习惯:“昨个儿还见他吃奶来着,小屁孩一个。身边的下人也不懂规矩,都不知道避人,反倒在炫耀。”

  贾琏知道那块石头彻底凉了,果然挂逼才是胜利者的先决条件。

  黛玉的泪水,就让她存着吧。

  小姑娘来此打着找迎春玩儿的旗号,实则掏出一个香囊道:“妹妹绣着玩的,琏哥哥莫嫌弃。”贾琏接过仔细看了起来,针脚什么的不提也罢,这一看就是亲手做的。明明绣的是梅花,结果绣出了牡丹的气派。

  别问贾琏怎么看出来是梅花的,问就是上面有一句诗:凌寒独自开。

  大热天的送这个降温是吧?

  活泼许多的黛玉话也多了:“琏哥哥喜欢在院子里纳凉,装了点驱蚊的东西。”

  哄小孩子嘛,贾琏太熟练了,摘下腰间本来带着的香囊,换上黛玉的作品,摆了个姿势:“看看,鉴定一下,是翩翩公子的风格,还是野兽派。”

  小黛玉强忍笑意,故作严肃的点点头时,贾琏露出一个狰狞的表情,顿时笑的不行了,扭头抱着紫鹃发抖,眼泪都出来了。

  紫鹃也在笑,只是没那么夸张,倒是雪雁没有领会到,拍着胸口道:“二爷吓人!坏!”

  过了一会,贾琏习惯性的问黛玉,最近睡的如何,吃的如何,有没有坚持锻炼身体。

  最近看什么书之类的话,也问了几句。

  也就是贾琏穿越以来,各种书都没少看,不然还真不见得能对的上黛玉的家学渊源。

  说起读书,黛玉提到了贾雨村,这厮倒是很有耐心,一直按时给黛玉上课。

  从江南回京路上,贾琏与贾雨村有过交谈,此人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,涉猎颇广。

  一直以来,贾琏没想到如何安顿此人。贾雨村这样的人,能力有,看如何发展。原著中选择了向现实妥协,所以说,初心不改太难了。就看他今后跟谁走。

  就贾雨村而言,贾琏并不担心,他这类人,只要贾琏自身足够强大,就不会跳反。

  说起来,变形之后的贾雨村,才是这个时代的官场主流。

  “今日休沐,正好去见见雨村兄。”

  黛玉的课业不重,贾雨村住林家宅子里,隔一天来上半天的课,时间很灵活。

  在京期间,林如海很大方的包了花销,这段时间贾雨村很快活,如果不是个人野心没消失,心心念念的要起复,每日如此下去也很爽。

  午间如常,贾敏让人备了酒席,二房那边的两个宾客作陪。

  两位宾客是举人,等着三年一次的会试。

  席间想起多次努力失败,时运不佳,忍不住悲从中来,念两句歪诗,感叹时运不济。

  嗯,一般这种人不会认为是自己的水平不到。科举这东西,玄学成分也很大的。比如说考官,比如说个人性格因素等等,其他乱七八糟落地的原因就多了。

  名气大在科举考场上一点用都没有,不信你去问文征明和祝枝山。

  贾雨村也颇感命运多舛,这些年的岁月蹉跎。

  忍不住想应和两句时,门口周瑞进来:“贾先生,琏二爷有请。”

  贾雨村端起的杯子果断放下,不是很自信的反问:“状元公相请何事?”

  周瑞见贾琏如老鼠见到猫,哪敢多问一个字,只能作答:“一介下人,怎敢多问?”

  两位宾客羡慕的眼神中,贾雨村请周瑞帮忙,找来热水,换衣服没可能了,洗脸漱口,整顿衣冠是必须的。贾雨村有强烈的预感,回京至今才能见到贾琏,可见事情有望。

  此前被搁置的待遇,在贾雨村看来,很可能是贾琏的考验。

  至贾琏处,贾雨村带着小心被领进书房,此间丫鬟奉上茶水退下后,贾琏才直接道:“一直在等合适的位子安顿雨村兄,近期有京官的缺,雨村兄是否有意?”

  无论如何,贾琏不打算给贾雨村回金陵的机会。

  这事怎么回事呢,自然是那群举人搞事,虽然快速平息了,但事涉谋逆嘛,总有官员要倒霉的,承辉帝借题发挥,最近狠狠的收拾了一通官场,重灾区是礼部,然后是御史台。

  不少官员被罢,空出来的位子不少,只是看谁去填了。最近吏部一直在忙这个事情,贾琏是通过李冬知道的,寻思着是不是找关系给贾雨村安排一下。留在京中,总比去金陵强,再不济,给他丢西北去。

  西北那边,陕甘总督吴玉辉的案子,最近承辉帝与张廷恩商议的结果是调虎离山,先给人调回京来,趁着西域战事顺利,陕甘两省群龙无首,掀起大案。

  嗯,让贾雨村进御史台的专案组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clpr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cclpr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