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5章 层层加码_红楼:我是贾琏
笔趣阁 > 红楼:我是贾琏 > 第135章 层层加码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35章 层层加码

  第135章层层加码

  旁人掺和贾家的家事,贾琏能一个巴掌糊脸上。但薛家的渠道太馋人了,贾琏决定勉强的给薛姨妈留一点面子。

  “冷子兴一介家奴,好大的面子。”

  别看薛蟠平日里不着调,此刻却突然找回了智商,听懂了这句话的意思。

  薛蟠毫不犹豫的抱手行礼:“表哥恕罪,告辞!”

  回到薛家,薛蟠见了薛姨妈,忍不住抱怨道:“母亲好没道理,让我向表哥问冷子兴之事,差点连我都搭进去了。”

  薛姨妈还没反应过来,一旁的薛宝钗已经醒悟了,附和道:“哎呀,确实欠妥。琏表哥那边,给哥哥脸色看了?还是说了哪些难听的话?”

  薛姨妈也反应过来了,知道自己犯蠢了,你是王家长大的人,与周瑞有几分人情在,贾琏能吃你这一套?这是贾家的事情,别看现在二房住着荣禧堂,老太太走了,贾琏要求二房搬走,可谓名正言顺。

  薛家的发家过程,就没少干破事脏事。

  礼物很杂,都是一些日常用的东西。衣食住行无所不包,檀香之类的不说了,全新的红木马桶都准备了一个。薛蟠还特意问一句,要不要临时安排两个丫鬟过来伺候着。

  人口失踪这种案子多了,为何甄士隐的案子能让知府关注,逼着班头出大力气?

  面对这样一个主子,金石一点小心思都不敢有。

  贾琏也不是随口一问,毕竟香菱啊,真就是一个苦命的孩子,原著里的金钗。

  不想自己走冷子兴的老路,那就做好事情,关键是要管好嘴巴。

  在这个位置上,不管是哪一方,都不能得罪。

  简单的拜访,周全了礼数之后,贾琏也没多留,只是走之前,随口问了一个人口失踪的案子。金陵知府立刻上了心,追问细节。

  也不提什么翻卷宗之类的话,只是交代班头,事情一定要查清楚,限期十天,状元郎走之前没查清楚,这个班头就别干了,衙役这个差事,也别干了。

  薛蟠道:“表哥只说了,冷子兴一介家奴,好大的面子。再无它言!”

  让金陵班头下死力气查这种案子,往往不是花钱就能解决的问题,必须就是金陵知府这种老官僚,捏着班头的七寸,我知道你平时没少收黑钱,道上的人都是听你招呼的,不听招呼的基本让你收拾过一遍了,剩下的是得罪不起的。

  没有深究冷子兴的经济问题,无非是必定会牵扯到周瑞,到时候王夫人脸上不好看。贾母还有的活,她在一天,就无法撼动二房的根本。既然无法根除问题,那就先放一放咯。反倒是东府那边,贾蓉的机会更大,一旦弄死贾珍,贾蓉当家了,分分钟能弄死赖二。

  “冷子兴的相关事务,你抓起来,查账的事情抓紧点,尽快查清楚。祭祖的事情,你去问一个吉日好了,嗯,关键是先给贾光那边派点银子,没钱怎么做事?”

  贾琏这边表现的不紧不慢的,重新拿回权利的金石,脸上严肃,心里更严肃。

  金石站着汇报,贾琏舒服靠在椅子上,身边蹲着的桂香在捶腿。

  当下的伦理道德对于贾琏而言,束缚力看似无形,实则令人难以发力。

  看看贾家那些具体的管事,赖大,周瑞,林子孝,有名有姓的没一个姓贾的。

  不是说族人就一定更能做事,而是一定要让族人掺和进去,这样才能让所谓的家奴们不敢肆无忌惮,看看赖大都干了些啥就知道了。仗着贾母的信任和资历,竟敢以大爷自居。

  别说什么图财不图人之类的屁话,为了钱财,弄的别人家破人亡才是正常操作。

  做事自然要尽心尽力,还要带着眼睛盯着四周,有什么事情及时汇报。

  如果再搞出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情,再收拾就是了。一百来号族人里头,难道挑不出几个能做事的人么?荣国府那边最大的问题,就是不爱用族人,这点比贾珍都不如。

  贾光心里清楚明白,什么自家人之类的话,听听就可以了,千万别当真。金陵分支族人成年男丁一百来号,以前就只能守着点祖田过日子,京城贾家那边,根本不允许他们打着贾家的旗号牟利,最多就是做点小买卖,挣个三瓜两枣。

  吕-四=娘这种段子,真当历史来看,那就是智商不在线的具体表现。

  贾琏借口是从贾雨村处听来的,贾雨村乃林如海家中西席,同为进士出身,宦海沉浮云云。昔日的恩人甄士隐,因女儿被拐,就此一蹶不振,家业也败了,人也不见了。

  贾琏的金陵知府衙门之行非常顺利,不存在什么等候之说。

  这位爷是真的狠啊,冷子兴被拿下,直接关在屋子里,每日送吃的送水,不让人与他说话,就这么关着。一天两天还好,时间长了真能给人逼疯咯。

  韩宗与甄家的关系,也就是面子上尊重的事情,两江税赋的征收,需要依靠地方上的支持。韩宗不愿意清欠本身,就是不想与两江地方势力对抗。与甄家私下勾搭输送利益,暗通款曲的事情,应该是没有的。

  就目前来看,韩宗与王家的关系,似乎并不算差。从林如海处,贾琏得知一个甄家的情况。甄家绝对是太上皇的铁杆,但同时私下里也投资过废太子,为其敛财。这样的事情,四大家族甚至林家都干过,大家族都是这样,四处下注。

  打工人都知道,老板画的大饼吃不饱,还是加工资最实在。

  真相往往很残酷,这个班头别的本事没有,金陵城里城狐社鼠的底细,必须是心里有一本账的。谁是贩卖私盐的,谁是收保护费的,谁是人贩子,谁是小偷小摸。班头真心要查案子,很容易对号入座。

  贾琏以状元的身份登门拜访,金陵知府不便大张旗鼓的迎接,但肯定要让本地人看看。

  什么叫忙晕头了,忘记给贾光办事的银子,你完全就是不敢擅自动用账上的钱财。

  金石告退下去,没一会贾光便进来,见面之后要行大礼,贾琏忙不迭的示意焦大拦着,脸上带笑道:“族叔不必如此,都是没出五服的族人,真正的自家人。”

  让大家都知道,我与状元公是能说的上话的,找你们办事的时候,地头蛇们就别惦记拿贾家说话了,王家那边也别跳啊。至于甄家,金陵知府也只能假装看不见了。

  大家族就是这样,即便是当家人,也不能为所欲为。

  让任别人尽心尽力,就一定要给够薪资。一个月三千块的员工,你还指望人家不摸鱼?

  扯远了,思维散发控制不住。

  这也是个醒目仔啊,贾琏满意的点点头:“以后金陵这边的经营获利,金陵族人能分三成。好好做事,这是为自己做事。”

  “冷子兴被拿下,一切乱糟糟的,钱财无小事,是我忘记交代,与你何干?金陵这边的事情,今后你全责抓起来,把账记清楚就行。告诉贾光,家中族人有精于账目和精英者,选几个人出来,听伱调遣。”

  这一切都要感谢冷子兴吃独食,事到临头也没人帮着说一句话。

  韩宗要的是他在两江任上,地方上一切稳定,按时把税收上来,平稳的过渡任期,顺利进京做一部尚书。想法是好的,实际上把问题想简单了。最严重的一点,没有和承辉帝政-治上保持一致,皇帝想做的事情,你再不认可,也不能对着干。

  要不就学雍正,逼着士绅从口袋里掏钱,不肯掏钱的,问问皇帝手里的刀子答应不答应。

  当然也不排除两江总督和江南巡抚与王家关系良好,稍微交换点资源就能达到目的。

  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,薛姨妈赶紧要补救。这也落入了贾琏的算计中。

  平时金陵族人都没资格到金陵贾府来住着,这也算自己人么?

  做出任何决定,面子上都是要公平,要服众的。以贾珍为例子,每年还要花钱买米买布,分发给族人。平时这些族人看着没啥大用处,真遇见了事情,这些族人立刻能拉出来做事。

  地面上的事情,当然是找地头蛇。

  两个账房查了一天的账目,天黑前来向贾琏交差。

  具体细节贾琏不会交代,能不能做好,就看贾光为首的族人了。

  贾府这边,贾琏根本就不管冷子兴,在他身上不值得浪费太多的精力。

  这么主动的为主子背锅,贾琏可不打算承情。

  馋-身-子这样的话,你不要乱讲啊。我告你毁谤啊!(谁上张唐-探的图)

  金陵知府这边的事了,贾琏让金石去薛家通报一声,明日登门拜访。

  冷子兴打着贾家的旗号在外招摇本身无大错,但为了显摆,拿贾家后宅私密做谈资,那就是死一百遍都不冤的过错。

  能不能找回被拐的女儿不提,金陵知府必须把态度做出来。贾琏最多用了三分的力气,金陵知府这里加一倍,至少七分力气用上了,到了班头这里,那就是十二分力气。

  甄士隐的小案子,你应该是能办的,这是状元郎请托的案子,你不给我办好了,得罪的不是我一个人,后面还有贾家、王家、薛家、林家的面子,自己掂量着办。

  “冷子兴在账目上做了些手脚,借着负责采买事宜,将贾家在金陵八个铺子的营生停了,其中四個铺子他让丈人和外室家人在经营,四个铺子对外租。每季度的采买,花费的钱财都走了京城贾家公中销账。目前只查到这些,相关人等也都控制起来了,如何处置,请二爷示下。祭祖一事,金陵族人一切准备就绪,特请二爷示下吉日。”

  从日后贾雨村的事情判断,金陵知府这个位子,走王子腾的关系就能拿到手,可见王家在金陵的势力之大,到了两江总督和江南巡抚都无法左右的地步。

  我特么弄不死你!

  次日,贾琏还是早早起来,提前约好的今日去拜见金陵知府。

  眼下的大周朝固然没到那个程度,但是财政入不敷出的局面已经出现端倪,承辉帝高度重视,必须尽快缓解这一问题,寅吃卯粮的事情,不能继续下去了。

  没有充足的财政支持,导致大权旁落,皇权不出京城的事情,历史上那可多了。

  薛蟠也不懊恼,表示大家都是亲戚,什么明日登门拜访之说太客气了,母亲那边都等不及见到琏表哥了。

  “小的真是忙晕头了,忘记给贾光银子的事情,耽误二爷的事,二爷恕罪。”金石赶紧请罪,贾琏听了忍不住眯着眼睛看着他,面上忠厚老实,刚才一番话算是把底子露出来了。

  这话说的人觉得没啥,听的人直冒冷汗。赶紧打断他不着调的话,你娘等不及要见我?这话你也就是在跟前说,出去说能被人编出几千个情节不同的段子。

  实际上皇帝都是一个尿性,太上皇当初禅位的原因是重病不起,担心权利旁落皇族分支,如今在后面搞事情不甘寂寞,也是因为不甘心失去权利。承辉帝更不要说了,我既然坐上了这位子,别管是怎么来的,手里的权利谁敢觊觎,亲爹都不能忍。

  层层加码,大家都这么干,理解的都能理解。

  薛姨妈听了稍稍松一口气道:“幸好,琏哥儿还留一份面子。你去叫管家来,需准备一些礼物,送到贾家去,供琏哥儿日常花用。”

  送走贾琏后,金陵知府把三班衙役的班头叫来,问及此事。

  日常的采买,做点小手脚,沾点油水,贾琏并不在意。具体办事的人,不给点好处,为何要如此卖力气?金石与贾家存在人身依附的关系,但本质上也是打工人。

  正因为如此,贾琏在殿试上的文章才能深深的打动承辉帝。食利者分食国家之利的说法,真是说到承辉帝的心头上了。这是历朝历代都解决不了问题,想要解决问题,就必须另辟蹊径。开源节流,在内部等于一部分食利者节流另外一部分食利者,在外部,就是大周朝节流外部,作为己方的开源。

  不过怎么讲呢?也算是把皇帝的真实心态逼出来了。一而贯之的还是清末那个皇族内阁,权-利这个东西,怎么可能轻易让出来呢?

  没错,韩宗被外放的关键原因,就是不认可承辉帝的做法,认为太过操切了。

  贾家的事情先放一边,另外开辟财源,免得王熙凤当家各种着急上火。还有就是元春省亲一事,如果贾政和王夫人坚持要接受,贾琏也只能曲线救家了。

  贾琏还是讲道理的,凡事都说在前面,你要不识趣,挨收拾了,也不要讲不教而诛。

  “请二爷放心,贾光一定精心挑选听话的机灵的族人。”

  很明显贾琏不是无人可用,用金陵族人的真相,应该就是地头蛇属性在发挥作用。

  马车还没到呢,金陵知府的管家便等在路边领路,往侧门而去,下车之后,金陵知府等在这里迎接。见面之后也是极为客气。

  说穿的就是利益分配的问题,当内部很难进行利益再分配的时候,那就只能向外。

  金石作为贾家在金陵的总管事本身,就存在着大量的隐形福利。一家人的吃穿用度的费用都能省下,经受的事情还能沾油水,外出见人时,有贾家为后盾,社会地位也有保证,不会轻易受欺负。如果这还不满足,那就是该死了。

  没曾想午饭刚吃完,薛蟠就来了,不但来了,还带着两辆满载礼品的马车。

  金陵知府也是个妙人,自身能力不提,单单是对衙役这个差事的理解,就非常的精准。

  贾琏自然是谢绝了送丫鬟的好意,这种会导致后院不安的事情,能不做就不做。

  甄士隐的案子,在金陵知府看来,无非就是贾雨村托林如海,又托到贾琏这里。

  金陵知府不好当,怎么个不好当?上面有两江总督这个婆婆在一个城里,下面有各路权贵的老家,本地的士绅也不是吃素的。

  薛姨妈是个寡妇,还能维持薛家一段时间,也不是没能力的人。薛家后来进京住进贾家,根子在于担心在家的钱太多,觊觎之辈太多,没了皇商的身份,护不住这些家产。

  这话听着没毛病,好像关心金石,担心他累着了。听了这番话的金石,心里却是凛然。从金陵族人中挑选经营和账房人手,这是来帮忙的么?这是来监视和分权的。以往冷子兴那种大权独揽的情况不存在了。回头面对贾光时,话还要说清楚是贾琏的意思,但凡敢擅自落人情,贾琏私下问两句,就能让他原形毕露。

  从权利斗争的角度看,韩宗的想法不算有错。但怎么说呢,站在承辉帝的角度看问题,事有轻重缓急,眼下最着急的就是解决钱的问题,没有足够的钱,皇帝的意志就无法落实。

  还在扬州的时候,贾琏就把事情想清楚了,不着急,千万不能着急。

  拿小说当历史的人,互联网上多了去了。

  想到标题为【贾琏】开头的各种皇段子满城飞的场面,贾琏忍不住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。

  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发生,太社死了。

  琏二爷的形象,必须是正面的,必须维护好。(PS:修改敏感提示的墨水在哪啊,我找不到啊。)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clpr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cclpr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